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铮铮誓言;一百年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时间之河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一百年,在华夏大地创造了无数惊天动地的历史片段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从三高中人的视角,以“党和我的家乡”为名,去诉说那些熠熠生辉的红色岁月,重温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初心,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水西精神永不朽 红色情怀铸丰碑

讲述人:闵伟东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籍贯:江苏溧阳

功勋卓著的开国大将粟裕将军临终前留下遗嘱:“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在溧阳水西村,粟裕将军和夫人楚青的部分骨灰安放于此,这对革命伴侣终于又回到了两人相识相知的地方。

也许有人要问,粟裕将军和溧阳这座江南小城的水西村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把视线回溯到1938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温那段党领导下的水西村的红色岁月。

1938年,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决策下,从皖南挺进苏南抗日,随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李氏宗祠成立,陈毅将军任指挥、粟裕将军任副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从此,水西村成为了茅山乃至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成为新四军发展壮大的红色摇篮。


1939年11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新六团,在丹阳独立支队等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于丹阳九里镇、贺甲村一带,毙日军168名,俘日军3名,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延陵大捷”。1940年元宵节,日伪军800余人偷袭安中里、樊塘村后,进犯水西村。陈毅、粟裕指挥“江抗”二团一部和教导大队及机关人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创造了以少胜多、保卫指挥机关的战例。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把制造摩擦的重点从华北转移到华中,把江南新四军的活动地区限制在茅山周围数十里的狭小范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陈毅将军决定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7月23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正式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由此开启了东进黄桥、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征程。
陈毅、粟裕等同志在水西村遵循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运用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把抗日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创建、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并为形成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开国中将王必成曾这样评价水西村:“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
如今的水西村,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基础上建设了江南新四军指挥部纪念馆。这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溧阳“水西精神”的 传扬地。

乘着溧阳打造全域旅游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水西村旧貌换新颜,已经完全蜕变成风光秀美、特点突出的水乡慢村和红色胜地。


素材来源:溧阳时报、竹箦桥微信公众号、中国溧阳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