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党建 | 寻访老党员 追忆峥嵘路 ——无锡三高中党委看望“在党五十年”党员代表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活的“史书”,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是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邹宝生和退教协理事长叶鸣华、副理事长程怡祖等前往南通看望学校离休干部姚战飞书记,走访慰问学校退休党员教师代表夏宇铃、卢应山老师,并向老党员们致以节日的祝贺,表达真挚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姚战飞:再为祖国作贡献,光荣传统代代传
“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儿女,绝不投降,绝不叛变,将革命进行到底。”1947年9月16日,22岁的姚战飞举起右拳庄严宣誓,为这份守护坚持了74年。

见到从无锡三高中来的老朋友们,姚书记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回忆起了新中国成立前自己作为地下联络员智斗敌人的故事,又回忆起了渡江战役后自己作为土改工作队指导员在苏浙皖交界处智擒伪县长的故事。姚书记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越来越强大,就是因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要实现共产主义,则需要每一名共产党员为之努力。
姚战飞书记还动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党的工作、学校的工作是有规律的,要按照规律办事。”姚书记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总结道。多年来,姚书记勤奋工作、真诚待人,为学校和教师切实解决发展困难和后顾之忧,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临别时,姚书记还作诗一首,献给母校三高中:“百年校史放光辉,千万学子在岗位。再为祖国作贡献,光荣传统代代传。”
夏宇铃:党员身份永不褪色
一进夏宇铃老师的家,就看到电视中正播放着时事新闻。94岁高龄的夏老师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关注着国家大事。“活到老,学到老,我要紧跟党和时代的步伐,始终对得起自己的党员身份。”夏老师已有62年党龄,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坚持每天看新闻、听广播,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新思想、新理论。

夏宇铃老师曾获得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最醒目的标签便是“学习”。夏老师在和三高中探望代表交流中回忆到,自己1948-1952年在无锡国专学习,经历过无锡国专改名的过程,成为无锡国专发展的见证人;也曾经为朝鲜战场上下来的荣誉军人扫盲,成为党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者;1979年来到八中工作,成为今天三高中发展的奠基人。

直至今日,夏宇铃老师还时刻心系着学校的发展,在去年百年校庆之际亲临百年办学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共同见证了三高中百年辉煌的绽放时刻。

临别前,夏老师还拿出了自己一直在用的保温杯,这是当年学校代表来慰问夏老师时带来的纪念礼物,承载着夏老师与学校间的深厚情感。
卢应山:话党史铭党恩,诉真情暖人心
卢应山老师是一位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老党员,一直以来学校党委对卢老师尽力关怀帮扶、经常走访慰问。借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三高中探望代表们再次来到卢老师的家中,与卢老师一起话党史、忆往昔。

在狭小的房间里,四五个人坐下便已稍显局促,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卢老师回忆往事的激情。卢老师动情地回忆起1962年自己在南京军区当通信兵的日子和后来在新疆工作的经历。1967年卢老师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这一身份让当时年轻的卢老师倍感珍惜。

“每一次你们来,我都很开心,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对我们老党员、尤其是困难党员的关怀和温暖。”临别前,卢老师坚持将三高中探望代表们送到小区门口,依依惜别。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老党员们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身边的党史,记录了过去,也描绘了新时代的美好前景。通过寻访老党员、聆听人生故事,在学校发展中追忆初心,不忘来时路,把红色故事和记忆里的党史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播撒在三高中与党同行的发展道路中。
(三高中张一丹老师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