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视界 | 聆听百年党史,追忆长征精神 ——记三高中党史学习教育体验活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人们吟诵起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总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穿越历史的沧桑与巨变,回望八十五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在实践体验中感受英雄气概,坚定理想信念。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5月22日,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全体高一学生精神饱满、满怀热枕,赴梁鸿湿地公园进行社会实践。同学们快速换上红军的行装,一时间大家似乎回到了1934年,看到了红军当时质朴的脸庞,看见他们心中改变中国的希冀。帽子上的颗颗红星,是红军最坚强的后盾,代表着心中最光辉最伟大的信念。




随着教练的一声声口令,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以端正的军姿站立。国歌声奏响,映照着五星红旗更加鲜艳夺目。经过总教练授旗,每个班级将红旗挥舞,这是一份份责任与担当的传递,也是对同学们肩负起祖国使命的期盼。


同学们举起右手,跟随教练庄严宣誓。穿越时光,我们似乎能够看见每一位战士都誓死捍卫祖国,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坚决为胜利前进,为共产主义前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
同学们从充满烟雾的木桥上飞奔而过,深切体会到“飞夺泸定桥”时情形的紧急与危险。穿梭历史我们仿佛看到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感受到红军奋发向前、舍生忘死的长征精神。




现实中的脚步,带来的是压板凹凸不平的疼痛;而红军过草地,踩在草甸上,稍不注意就会踩空,人和牲口若陷进泥潭便不能自拔……


对于红军而言,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最大的困难无疑是补给中断。“由于草原上人迹罕至、鸟兽绝迹,红军只能靠吃野菜、草根充饥。实在没得吃了,皮包革履、死牛烂马。”同学们在实践中也体验了行军餐,“一粥一饭思来之不易”,行军餐虽然简单,但每位同学都树立起了不浪费粮食的信念,吃完了每一份饭。

同学们腰系红绸缎,跳着秧歌舞,耳边响起欢快的音乐,脸上洋溢着笑容,尽情挥洒汗水,好似红军胜利会师后喜悦的场景。红色基因照亮天,中国革命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局面。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同学们了解了长征的艰难背景,立志要在切身体验红军长征路途中的种种艰辛中去传承和发扬英雄先辈们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学们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承前辈们的英勇之志,展望未来的理想蓝图,将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撰稿:高一(13)班 许楚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