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的塑造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心理韧性好的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克服挫折,应对逆境,追求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为加强生命教育,3月30日上午,我校邀请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佳教授为全体班主任作主题为《让生命之花坚韧绽放》的培训活动,活动由德育处主任顾晓骅主持。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患者常常身处抑郁和躁狂的“双面人生”,深受两种状态的随时不经意切换的折磨。刘佳教授呼吁大家关注此类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引导。
通过影视剧中凸显的青少年问题,结合生活状况调查,刘佳教授具体分析了中学生当下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问题来源,这些问题来源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对此,刘佳教授呼吁大家关注家长和学生的亲子关系,引导家长尊重孩子人格。亲子关系是以家庭生活为基础,存在于代际之间,主要体现为抚育、教养、赡养等基本内容的一种人际关系。亲子沟通是发生在亲子关系之间的沟通行为。青少年认为与父母没有沟通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话语冲突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库兹涅茨倒U曲线提示我们,交往频率越高,喜欢程度越低;说服次数越多,实际效果越差;信息强度越强,态度转变越难;动机强度越高,成就水平越低;压力水平越高,学习效率越差。因此亲子关系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之上,即寻求共识、针对性反驳和建设性意见。

刘佳教授还通过丰富的案例为大家解读心理韧性理论模型,引导大家理解苦难的意义,善待困难,提高自己的复原力,培育韧性品质。

在刘佳教授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本次班主任专业技能系列培训讲座圆满结束。通过此次讲座,班主任团队更加了解如何开展生命教育,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追求生命韧性的意识,让他们成为珍惜生命、追求健康、热爱生活的有爱之人,为孩子的快乐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附:
刘佳,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刘佳教授长期担任高校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2007年12月当选为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被任命为维扬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度微光”公益计划发起人,刘佳教授致力于老人、儿童、妇女的教育发展事业,擅长家庭教育、老年教育、儿童品德教育。在父母亲子沟通、家庭危机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低龄老人潜力开发等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经验,著有《童心萌蒙绘—传统文化里的中国精神》儿童德育绘本(一套三册),被誉为“中国首部德育绘本图书”。